长安米氏内科流派学术思想简述
长安米氏内科流派,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首批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建设项目。流派发源于当代著名中医临床家、理论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黄竹斋、米伯让先生,弘扬于全国名老中医米烈汉教授。因米氏父子对流派的创立,传承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故命名为“长安米氏内科流派”。 长安米氏内科流派经历百年薪火相传,秉承“会通经典,会通中西”的治学思想,形成了中医临床优选法,即“辩证求因,审因立法,分清主次、依法定方、加减有度”的诊疗特色。总结出了“水、热、血、虚、风、喘、消、瘿、汗、悸、郁、惊”等多种内科疾病的中医诊疗方案。 长安米氏内科流派源深流广,米伯让先生早年师从黄竹斋先生,后于—年应聘于西北医学院(现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工作,创建了中医科,任中医科主任。在西安医学院先后举办“西医学习中医班”亲自主讲《伤寒杂病论》。医院研究院,指导多名后学,为培养中医事业骨干做出了巨大贡献,如雷忠义、乔富渠、周志杰等皆以成为陕西甚至全国中医权威。年米烈汉为国家两部一局确定为米伯让先生的徒弟,米烈汉不负家学,勤于治学经国家学历教育、师带徒教育为中医界培养出一批优秀人才,如今米氏流派传人已枝繁叶茂,遍布全国,为我国的中医事业辛勤拼搏。 长安米氏内科流派学术思想简述 长安米氏内科流派经过全国著名中医学家黄竹斋、米伯让、米烈汉三代人的薪火相传,形成了以经典理论研究为基础;临床创新为目标;以经现代技术指标为疗效考量标准的学术思想。 形成了勤求古训,精研经典;人本为先,躬身实践;尊师重道,遵古创新;博采众家,汇通古今的学派特色。 长安米氏内科流派在长期的传习过程中形成了独有的技术特色: 1、精研经典正根本 流派创始人米伯让强调:中医学精髓主要存在于历代医学经典中,学医者要想登堂入室,不可不潜心研究之。长安米氏内科流派各代传人均有整理中医古代文献的经历。流派开创人米伯让曾亲自手书校录《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温病条辨》、《神农本草经》等中医经典著作,对中医理论研究、文献整理、中药剂量的换算提出了独到见解,编著《四病症治辑要》、《中医防治十病纪实》等著作;早年米伯让还协助黄竹斋整理校印《伤寒杂病论会通》《难经会通》等典籍;主持白云阁藏本、木刻版《伤寒杂病论》第十二稿的整理、校印,并将其送至南阳医圣祠珍藏。流派代表性传承人米烈汉在中医古籍整理中做出突出贡献,带领陕西文献医史研究所成为国家中医管理局医学史、文献研究重点学科。并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医史文献研究所、老年病研究所学术带头人。传人路波、董璐等人正在致力于《旧德堂医案》的整理、挖掘。为长安米氏流派团队研究经典奠定了深厚的中医理论基础,开阔了成员们的眼界和思路,对流派的健康、持续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 2、寒温统一治热病 米伯让先生经过多年深入疫区的防治工作,总结出多种急性传染病如:钩端螺旋体病、急性出血热等行之有效的经验,综合性地运用六经、三焦、卫气营血辨证理论,总结出“热病”辩证纲要,取得了较好疗效。打破一些人认为中医不能治疗急性传染病的错误观念,创立了“寒温统一学说”,开辟了新局面。如对钩端螺旋体病,综合性地运用六经、三焦、卫气营血辨证理论,制订《秋温时疫辨证论治纲要》。首次将钩端螺旋体病分伏暑、湿温、温燥、温黄、温毒、暑痉六种证型。并提出“存津液、保胃气”和扶正祛邪为贯穿急性热病治疗始终的关键环节。设银翘散加减,白虎增液汤加银花、连翘、白茅根,清营汤或普济消毒饮,大定风珠,三仁汤,桑菊饮加味,竹叶石膏汤等系列方法治疗例,治愈率未99%,平均退热2.6天。 对于流行性出血热病的治疗,首次提出流行性出血热的中医病名为“温毒发斑夹肾虚病”。否定了流行性出血热只有热厥之说,提出“热病寒厥需慎辩”之论点。提出一整套中医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的辨证施治方案。针对“寒温之争”,提出“伤寒和温病一脉相承,各有创新”的学术论点。运用自拟加味银翘散作为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和预防休克期的主方。创立了参芍葛麻汤对发热低血压期的有效方剂。多尿期用参麦地黄汤加五味子、龙骨、牡蛎(山药重用至35g);恢复期用竹叶石膏汤善后。治疗82例,治愈70例,效果显著。 流行性乙型脑炎亦属温病,以壮热、谵妄、神迷、痉厥为主证。治疗属暑温卫分轻证用新加香薷饮、桑菊饮,重证兼气营证用银翘解毒饮(银翘散、白虎增液汤加焦栀、黄芩、板蓝根、僵蚕);气营两燔逆传心包证用清营汤、清瘟败毒饮;湿浊痰热蒙闭心包证用菖蒲郁金汤,后两证重者配服紫雪丹、至宝丹等;营血热毒内闭痉厥证用清瘟败毒饮加羚羊角或三甲复脉汤;内闭外脱证用独参汤化服至宝丹。恢复期用竹叶石膏汤善后。 “非典”肆虐时,米烈汉依据米伯让先生防治经验,拟定了防治“非典”的中药处方,对预防新型急性传染病起到一定的作用。米烈汉多次带队深入艾滋病区,为患者认真诊治,拟定中药处方,长期服用,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3、自出机杼治杂症 近年来,疾病谱发生了巨大改变,烈性传染病越来越少,冠心病、癌症、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这些病症古人虽有经验,但古法难愈今病。米氏流派创始人及众门人请求古训,师古不泥,自出机杼,创立新法对内科疾病疗效卓著。米伯让先生在临床实践中融会贯通《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为一体进行辨证施治各种急性传染病和疑难杂症。他在医学院设病床30张,对水、热、血所导致的肾病、肝病、臌胀、血液病、糖尿病等疑难杂症进行治疗。采用现代医学检查方法,运用中医药辨证施治取得了显著疗效,创立了米氏内科流派的临证规范:“辩证求因、审因立法、分清主次、依法定方、加减有度”的辨证优选法。 克山病,中医古无此病名,米老创辨证体系,制定诊疗方案,对气虚型立补中益气汤加味、归脾汤加味治疗;对急型属伤寒血虚寒厥用当归四逆汤加减;慢型属左心衰竭用参麦地黄汤加减;右心衰竭及心律紊乱用六君子汤加桂枝、附子、龙骨、牡蛎;心源性哮喘用小青龙汤加厚朴、杏仁、茯苓;脾肾阳虚水肿用真武汤,兼阴虚用大补元煎;臌胀则按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湿热壅滞分别用济生肾气丸、知柏地黄丸、舟车神佑丸、柴苓汤等加减。并对合并、夹杂症采用相应的治法。因而临床获得满意疗效。米老所立治法对流派后学治疗冠心病提供了启示。 病毒性肝炎,米老认为属中医黄疸、胁痛、郁证、腹胀等范畴。治疗黄疸型前期用柴胡温胆汤;阳黄用茵陈蒿汤,阴黄湿热于热用茵陈五苓散、脾阳不振用茵陈术附汤;急黄用清瘟败毒饮。无黄疸型属湿热郁滞肝胃不和用柴平饮;湿热郁滞脾虚湿胜用茵陈苡仁茅根汤;湿困脾阳用茵陈胃苓汤或香砂六君子汤;血虚内热肝郁用丹栀逍遥散或补血清肝汤;肝肾阴虚用滋肾清肝饮或知柏地黄汤;气血双亏用归脾汤或十全大补汤;血瘀肠燥用血府逐瘀汤或大黄虫丸。并发症属臌胀用加味胃苓汤、舟车神佑丸、人参养荣汤、济生肾气丸视证调治;呕血便血用犀角地黄汤、滋肾清肝饮合剂、黄土汤;谵妄昏迷用参麦地黄汤,配服安宫牛黄丸以救急。黄疸消退后期用参苓白术散,肝大腹胀用越鞠保和丸调理。其中无黄疸型的辨证论治经验被后学用于治疗脂肪肝、肥胖、糖尿病等取得良好疗效。 肾小球肾炎,属水肿、虚劳、腰痛等范畴,米老立治则有四:开鬼门用汗法使病邪从肌表排出;洁净府用通利法以消逐水气;实脾土用培补脾胃法使脾健散精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温肾阳用温补肾阳法使水有所主而不妄行。急性肾炎浮肿多属阳水证,治疗宜开鬼门,用发汗逐水之越婢汤、越婢加术汤、麻杏石甘汤、小青龙汤和五皮饮视证加减;重用麻黄(14~28g);慢性肾炎浮肿多属阴水证,治宜实脾土、温肾阳之胃苓汤、六君子汤、真武汤、济生肾气汤和甘草附子汤视证加减,重用附子(28~70g)。凡属水肿皆佐利湿之五苓散;臌胀皆用攻下之舟车神佑丸。其病之本虽在肾,亦与肺脾肾功能失调有关,故治疗时应注重调补脾胃。恢复期以六君子汤或补中益气汤调理,补后天以培固先天,精于辨证则可常获良效。其治法后学引入糖尿病肾病、高血压性肾病等治疗领域。 末梢神经炎,是一种肢体远端多发性神经损害。米老认为属痿证范畴,内因以脾肝肾精血亏虚多见,外因以热毒湿热为主,致使内脏精血亏耗,肢体皮肉血脉筋骨枯弱,无力运动引起。治疗属肺热伤津用清燥救肺汤;脾肾阳虚用归脾汤;肝肾亏虚用知柏地黄丸配服健步虎潜丸,亦可针灸、药物外洗。预防用三豆解毒汤(黑豆、红小豆、绿豆、贯众、甘草)内服。一般均可获得意外的效果。此法已被引入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上。 大骨节病,临床表现为关节粗大和畸形,疼痛、活动障碍,属于痹证范畴,发病与生活饮食、居住环境、气候条件及体虚抗病力低下有关。治疗用自拟壮骨大补丸(十全大补汤加新鲜羊骨、鹿角、麻黄、干姜、附子、补骨脂、杜仲、硫黄、雄黄、自然铜)制丸或独活寄生汤加减,外治用透骨草、伸筋草煎洗、巴盐热浴、回阳玉龙膏外敷及针灸等。预防用自拟壮骨滋养粉(新鲜羊骨、鹿角、黑豆、核桃仁、补骨脂、海带)研粉加白酒糖服。此法目前已被用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相关研究已获得良效并取得陕西省科技进步奖。 另外,米老注重经方和金元名方的学术思想,精细诊查,规矩辨证的诊法,擅用对药、角药的临证经验,被流派后辈继承发扬,用于诊疗糖尿病、冠心病、哮喘、甲亢、痛风、肺癌、肺纤维化、肝硬化腹水、肥胖病、骨质疏松症、大骨节病、更年期综合症等内科疾病的中医诊疗,形成了流派特有的诊疗体系和用药特点。 I声明信息: 本文选自:中医中药网。本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jincaoa.com/sjcjg/10371.html
- 上一篇文章: 认识中草药冷毒草的功效冷毒草治蛇咬伤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