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中风病的治疗法则
中风 中医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对中风病的治疗具有独特的理论和特色,积累了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中风病的治法遵循辨证施治的原则,抓住风、火、痰、瘀、虚等病机要点,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治疗法则。 开窍固脱法 本法适用于中风病急性期的中脏腑患者,因中风入脏腑主要表现为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的特点,病情危重.该法为急救法则。 中风中脏腑者,以昏仆、神志不清为特点,有闭证和脱证之分。闭证属邪闭于内的实证。乃风火痰瘀病邪亢盛,气机郁闭于内,清窍蒙闭,故急宜开窍祛邪。脱证属阳气暴脱的虚证,乃五脏元气衰微欲脱的险证,常由闭证转化而来,急宜回阳固脱。根据病人邪实之属性,临床常用以下具体治法: (1)清热熄风开窍醒脑法:主要用于风火上扰清窍之中脏腑者。病机为肝阳暴涨。阳升而风动,血随气逆而上涌,蒙闭清窍,症见突发不省人事,神志恍惚或昏愦,呼之不应,半身不遂,面赤身热,肢体强痉拘急,躁扰不宁,舌质红绛,苔黄腻而干,脉弦滑数。 治法:清热熄风,开窍醒脑 方药:羚羊角汤《医醇滕义》合安宫牛黄丸《温病条辨》化裁。 羚羊角6g(冲)夏枯草12g菊花10g蝉衣12g 石决明30g(先煎)黄芩10g山栀10g川牛膝10g 天竺黄10g大黄10g(后下)安宫牛黄丸1丸(冲) 羚羊角常用量6—12克冲服,若无此药,可用水牛角60—克替代。因神昏不能口服,可以鼻饲或中药煎液化安宫牛黄丸l丸,每日1—2次,保留灌肠。也可选用北京中医学院研制的清开灵注射液,每次40—60mI加入5%一10%葡萄糖溶液中静滴,每日1—2次。 (2)温阳化痰开窍醒脑法:主要用于痰湿蒙闭清窍之中脏腑者。病机为肝风挟痰湿之邪上壅清窍,而成内闭之证。症见突发不省人事,神志昏愦,半身不遂,面白唇暗,四肢不温,痰涎壅盛,舌苔白腻,脉象沉滑或缓。 治法:温阳化痰,开窍醒神 方药:涤痰汤《济生方》合苏合香丸《局方》化裁。 制南星10g制半夏10g陈皮1Og茯苓12g 枳实l0g地龙10g钩藤20g菖蒲10g 郁金10g苏合香丸1丸(冲) 若不能口服则鼻饲或煎药煎液保留灌肠。 (3)清热化痰开窍醒脑法:主要用于痰热内闭清窍之中脏腑者。病机为痰热挟肝风上逆,气血进逆,上蒙清窍而成内闭之证。症见突发不省人事,神志昏愦,半身不遂,鼻鼾痰鸣,肢体拘急,强痉身热,躁扰不宁,偶见呕血,舌质红绛,苔褐黄干腻,脉弦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开窍醒脑 方药:磁石滚痰汤《丹溪心法》和至宝丹《局方》化裁。 礞石30g(先煎)天竺黄12g黄芩10g胆南星10g 菖蒲10g郁金1Og川牛膝6g三七粉3g(冲) 至宝丹1丸(冲) 用法同前,鼻饲或保留灌肠。 (4)益气回阳,固脱醒脑法:主要用于元气败脱,心神散乱之中脏腑者。病机为正气虚脱,五脏之气衰弱欲绝,阴阳离绝之象。症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肢体软瘫,汗出如油,手足厥冷,目合口张、二便自遗,舌痿,脉微欲绝或细弱。 治法:益气回阳,固脱醒脑 方药:参附汤《世医得效方》化裁。 人参10g附子10g麦冬1Og五味子15g 急煎频服。也可单用人参30克急煎服。 活血通络法 本法主要用于瘀血内阻之中风实证。此法临床上常可单独应用,不论是中风急性期还是恢复期,若有其它兼证,常可此法寓于它法之中,是中风病治疗的基本法则。凡各种原因使瘀血内停,脉络闭塞导致“瘀血证”均可应用。其临床常用法如下: (1)益气活血通络法: 方药: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化裁。 黄芪30g赤芍15g川芎15g地龙10g 桃仁15g红花10g当归15g伸筋草15g 丹参30g* (2)活血通络法: 方药: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化裁。 桃仁10g红花10g赤芍10g葛根20g 鸡血藤20g丹参30g地龙10g路路通10g 伸筋草15g豨签草15g 此法临床上可单独使用,也常寓于其它治疗方法之中。 滋阴熄风法 该法主要用于中风先兆期或中风急性期。其病机为素体阴虚,水不涵木,因情志或劳累导致肝阳暴涨,阳亢化风,肝风内动所致阴虚阳亢,风阳上扰之中经络或中风先兆证者。症见突发半身不遂,口角歪斜,肢体抽动或跳动,肢体麻木不仁,耳鸣目眩,少眠多梦,腰膝酸软,舌质红或暗红,脉弦细数者。 治法:滋阴熄风 方药:镇肝熄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或羚角钩藤汤《通俗伤寒论》化裁。 怀牛膝20g白芍20g玄参10g麦冬10g 龙骨15g牡领15g代赭石20g(先煎)丹皮10g 鳖甲15g地龙10g蜈蚣2条(冲)全蝎6g 该法在临床使用时,可重用虫类搜风剔络之品,常用全蝎、螟蚣、地龙、白僵蚕、玳瑁等。一般全蝎5—10克,蜈蚣2—4条,均研沫冲服,药物势峻力宏,收效多捷。适当加用动物类药可大大的提高临床疗效。 平肝潜阳法 此法主要用于中风先兆期和中风病急性期。其病机主要为平素肝火旺盛,复因情志所伤,肝阳暴亢,风火相煽,气血上涌之肝阳上亢,风火上扰之中风中经络或中风先兆证。症见半身不遂,语言蹇涩,口眼歪斜,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或红绛,舌苔薄黄,脉弦有力。 治法:平肝潜阳 方药:天麻钩藤饮《杂病诊治新义》化裁。 天麻10g钩藤20g(后下)菊花10g夏枯草20g 黄苓10g川牛膝15g珍珠母15g(先煎)丹参30g 山栀10g白芍10g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版权声明: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END· 扫码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jincaoa.com/sjczy/10738.html
- 上一篇文章: 偏方治疗肩周炎的18张秘方,收藏备用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