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榆治崩漏烫伤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
北京酒渣鼻医院好 http://m.39.net/pf/a_8733705.html 凉血止血,解毒敛疮。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水火烫伤,痈肿疮毒。 塞源澄流治崩漏 《圣惠方》曰,治妇人漏下赤色不止,令人黄瘦虚渴:地榆二两(细锉),以醋一升,煮十余沸,去渣,食前稍热服一合。亦治呕血。 有个妇人,月经量大不止,其脉洪数。 老爷爷说,治崩漏有三大法? 小指月说,塞源,澄流,复旧。 老爷爷说,治崩漏下血,一般会用到酸涩收敛之品,以塞其源,用到苦寒清降之品,以澄其流,最后固本培元,复其旧。 小指月说,地榆疗崩漏,止血止痢,这是《药性赋》上讲的。 老爷爷说,你知道为何地榆对于血热崩漏效果神奇吗? 小指月说,《本草求真》讲,地榆酸涩主收敛,苦寒能清降,乃解热止血之要药也,所以血热者可用,虚寒者不可用,久病者宜用,初起者不宜用。 老爷爷说,可以用地榆醋水各半煎煮,加强收敛止血之功。 这妇人就用一味地榆饮治好了自己的崩漏。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写道: 王珍珠经验:地榆苦酒治崩漏崩漏病按常规治疗,一般均能获效,但也有少数“顽固”者,久久难愈。 这些患者多数属于无明显寒热偏颇、气滞血瘀征象的功能性子官出血。常因气虚不摄,血不循经所致。此时若将单味地榆用米醋煎服,常能获得较好效果。 此方出自《太平圣惠方》,后人常用以治疗下焦血热型崩漏。我认为不论何种崩漏,只要没有明显瘀阻表现,即可遵“散者收之”之旨而用之。其中对于病程延久、气血耗散者,效果尤著。兹叙一例,略示本方效应。 一陈姓学生,年方十六,迎考前适值经水来潮,量多如注,心慌头晕。医院住院治疗十多天,病势虽见缓解,但仍时有漏下,且稍劳作即显著增多,遂来我处求治。 症见精神委顿,面色无华,心悸怔忡,纳谷不馨,脉沉细,舌淡红,苔薄白。证属气血两虚。即以八珍汤加止血药治之。 二诊因服前方效果不著,遂改用归脾汤调养心脾,摄血归经,先后共服6剂,患者血转淡红,仍不干净。 思之:此证同与心脾两虚关系密切,然亦因血亏气耗所致,故当从“散者收之”着手,于是用地榆30g,水醋各半煎服。患者仅服2剂,血即干净。原方令用醋煎,因虑其伤胃而改为水醋各半煎,同样受益。 地榆昧苦涩,性微寒。据《精校本草纲目》记载:“地榆除下焦热”,可治“血证”,治“妇人漏下”。现代药理研究提示,本品能缩短出血时间,且有广谱抗菌作用。 因此,对血热性出血,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作用。炒炭后,非但微寒之性已趋平和,而且增强了固涩作用。合米醋之酸敛,可以收摄经血,同时米醋还略有祛瘀之力,使血止而不留瘀。 本方性味平和,药专力雄,收敛迅速,诚为治崩漏之良方。(《长江医话》) 家中有地榆,不怕烫伤皮 山下一家人因为柴房着火,众人拼命去救火,终于把火势熄灭,但有好几个人都被火烧伤了,最严重的手部红肿热痛,起大水泡。 老爷爷说,一味地榆治水火烫伤如神。 民间素有家中有地榆,不怕烧破皮,以及地榆烧成炭,不怕皮烧烂的俗谚。 因为地榆能清热凉血,收敛疮肿,这局部烧伤必有毒热,疮口散而不收,所以用地榆一举两得,既收其创口,也解其毒热。故一味地榆,水火烫伤之特效药也。 于是爷孙俩采来新鲜的地榆,研成细末,然后用香油调成烫伤膏,叫大伙儿纷纷敷上。一敷上去,立马止痛,第二天敷上去,肿消热退,严重的多敷几天,也纷纷好了,而且皮肤不留下伤疤。 老爷爷说,这地榆不仅是外科烧烫伤的著名单方,你各种疮疡,痔漏,或金疮出血都可以用到它。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写道: 《中医验房汇选》记载,一妇人因被火烧伤,面部肿胀,目不能开,嘴唇肿大起泡,用生地榆研为细末,香油调敷患处,立时止痛,次日又敷,肿消而愈。 《实用经效单方》记载,王某,男,25岁,上山砍柴,不小心割伤右足,血出不止,用地榆粉敷上,立止。 又有江某,男,36岁,大便后下血,五年反复不愈,后来用一味地榆每日30克煎水服用,连服三天,便血止,不再发作。 一味地榆饮治胃溃疡出血 有个慢性胃溃疡,经常胃出血的患者,用了多种治胃溃疡止血的药都不理想。 老先生说,试试用一味地榆。 小指月就疑惑了,地榆要么治痔疮出血,崩漏出血,或者水火烫伤肌表出血,至于要它治胃粘膜溃烂出血,未之闻也。 老爷爷笑笑说,外用之药即内用之药,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地榆它可以凉血解毒,收敛止血,用于外面肌表创口出血,有点像创口贴的意味。 它立马把毒火收下去,让创处迅速吻合,所以这酸涩又味苦的地榆,又名酸涩地榆,能促进表皮生长,而胃粘膜它是内表皮,跟皮肤是外表皮,虽然各异,但修复的机理如一。 这病人用了一味地榆饮后,居然胃不痛了,也很少再出血了。 老爷爷说,这胃粘膜,局部溃烂出血灼伤,你可以把它看成是一处水火烫伤而治疗。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石恩骏经验 一味地榆饮治疗慢性胃炎 炒地榆50g。 加生姜3片,蜂蜜20g,水煎服,每天3次分服。 此方为贵州一草医治疗胃病之秘方,石氏习而得之,为其治疗慢性胃炎之专用方。关于本病之治疗,今贤有谓补脾为主,或疏肝为主,或活血为主,或调理气血为主,石氏认为当以清热利湿,解毒消炎为主。 考地榆苦酸微寒,归肝、胃、大肠经,凉血止血,解毒收敛,为治疗中下焦血热之便血、痔血、血痢等消化道炎性病变,地榆亦为烧烫伤之要药,研极细粉末外用,可减少皮肤、黏膜之渗出与疼痛,加快创口之愈合,亦常用于皮肤黏膜之炎性溃烂。 观古今治疗胃脘痛、痞满、嗳气诸证常用之方,均无地榆一味,然研究其药性与主治,又考之于胃镜检查之结果,地榆切于本病实用。 石氏运用此方常取显著疗效或根治效果,一般用药数周或月余。 若胃脘灼痛明显,口渴而浊臭,尿黄便秘,口干或苦,日久不愈者,此肝胃俱有热毒,用药量可稍大,每天60g。 若胃脘不适,痞满或痛,泛酸嗳气,吐涎沫,痛引胁背或胸中,舌淡脉弦紧者,此肝胃杂有寒气,生姜可多加数片。 若脾胃虚弱,疼痛隐然,舌淡脉虚,此元气虚,可加山药30g同煎。 若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机多为气虚阴伤,地榆饮加枸杞子25g同煎服,有较好疗效。 近年枸杞子用于外科某些疾患如疖痈、冻伤、烫伤、褥疮等皮肤黏膜炎性病变,无论外用内服均有效果,似可作为石氏组方之佐证。 若病情稍重或兼有溃疡,则加生白及30g同煎。 白及治一般胃病之药理并非仅在于收敛止血,更在其消肿生肌解毒散结之力。石氏以白及合焙干之刺猬皮治疗胃部恶性肿瘤亦有一定疗效,《本经》云白及“主痈肿恶疮败疽,伤阴死肌,胃中邪气,贼风”当可深究之。 作者:曾培杰、陈创涛 文源:罾事物语 转自岐伯有道本号所发布的图文大多精摘自网络公开内容,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若涉版权立删。 大小蓟凉血止血-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66 鹤草芽.雷丸.鹤虱.榧子.芜荑-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65 南瓜子治前列腺增生-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64 使君子.苦楝皮.槟榔均杀虫消积-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63 鸡矢藤乃消积良方-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62 鸡内金治食积腹满-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61 莱菔子善消化滞气-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60 麦芽.谷芽醒五脏六腑-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59 神曲能消金石之积-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58 山楂消肉积癥瘕-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57 刀豆.柿蒂皆止呃逆-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56 九香虫壮肾阳-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55 甘松开胃消食-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54 大腹皮宽中利气-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53 天仙藤疗各类癥瘕-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52 薤白是胸痹要药-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51 绿萼梅.娑罗子除梅核气-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50 玫瑰花养颜美容-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49 佛手.香橼皆理气化痰-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48 香附引气通血-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47 青木香.荔枝核-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46 乌药顺气止痛-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45 川楝子行气止痛-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44 檀香疗心腹冷痛-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43 沉香纳气归元-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42 木香疗积滞胀满-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41 枳实.枳壳皆能利气-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40 青皮-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39 陈皮-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38 荜澄茄枕除颈肌劳损-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37 荜拔乃温中妙品-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36 花椒温中散寒-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35 胡椒去胃中寒痰-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34 高良姜温胃散寒-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33 丁香治口臭-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32 小茴香温阳行气-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31 吴茱萸散寒止痛-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30 肉桂补火助阳-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29 干姜温中散寒-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28 附子回阳救逆-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27 地耳草.垂盆草.鸡骨草.珍珠草皆能利湿退黄-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26 虎杖利湿散瘀-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25 金钱草疗各类结石-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24 茵陈清热利湿-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23 萆薢祛湿利浊-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22 灯心草降火通淋-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21 冬葵子能达三通-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20 石韦通淋泄热-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19 海金沙利尿通淋-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18 地肤子祛风止痒-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17 瞿麦.萹蓄乃利尿通淋对药-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16 木通.通草皆通利之品-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15 滑石治湿热疮疹-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14 车前子治尿血水泻-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13 荠菜疗肝热目赤-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12 蝼蛄疏通水道-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11 泽漆-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10 枳椇子善解酒毒-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9 香加皮消肿除湿-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8 葫芦利尿消肿-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7 玉米须利尿降压-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6 冬瓜皮主小腿浮肿-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5 泽泻轻身减肥-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4 猪苓利水渗湿-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3 薏苡仁健脾渗湿-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2 除湿圣药茯苓-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1 草豆蔻.草果-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46 白豆蔻行气温中-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45 砂仁醒脾调胃-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44 厚朴消腹中胀满-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43 苍术燥湿健脾-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42 佩兰芳香化浊-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41 藿香愈暑湿吐泻-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40 石楠叶治风痹肾弱-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9 鹿衔草益肾补虚-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8 雪莲花治一切寒症-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7 千年健强筋止痛-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6 狗脊善治腰脊-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5 桑寄生助发育长高-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4 五加皮壮骨添精-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3 丝瓜络治膝脚怕冷-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2 穿山龙治腰腿痛-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1 老鹳草专治面瘫-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0 雷公藤别名断肠草-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29 络石藤主治喉痹-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28 海桐皮破瘀滞消肿痛-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27 豨莶草.臭梧桐都能降压-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26 桑枝除热痹降血压-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25 秦艽外通经隧内导二便-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23 路路通通乳通脉-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22 丁公藤.昆明山海棠.雪上一枝蒿皆有毒之品-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21 海风藤.青风藤通经入络-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20 松节提高免疫功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19 伸筋草.寻骨风-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18 木瓜祛湿利尿.蚕沙升清降浊-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17 蕲蛇.乌梢蛇治诸风顽痹-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16 乌头治顽固风湿痹痛-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15 威灵仙走窜消克-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14 风药悍将独活-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13 千金子治积聚痰饮-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12 巴豆治冷积寒泻-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11 牵牛子退小儿食积发热-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10 商陆治一切肿毒-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9 甘遂.大戟.芫花-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8 松子仁润肺滑肠-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7 郁李仁开气机通六腑-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6 火麻仁延年益寿-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5 芦荟清热泻火-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4 番泻叶只宜暂用-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 芒硝碎大便-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2 大黄通补两用-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1 胡黄连消疳热-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8 银柴胡退虚劳潮热-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7 地骨皮除更年期潮热-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6 白薇疗骨蒸低热-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5 青蒿治疟要药-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4 水牛角治狂躁-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3 紫草乃麻痘专药-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2 瘀热在里用赤芍-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1 丹皮凉血活血-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0 玄参主热风头痛-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9 生地滋阴补水-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8 绿豆解百毒-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7 四季青退火消炎-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6 白蔹-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5 千里光治热毒眼盲-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4 熊胆不得已方用-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3 半边莲.白花蛇舌草.山慈菇-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2 地锦草.委陵菜.翻白草-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1 鸦胆子治毒痢蚀赘疣-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0 药食兼备马齿苋-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9 白头翁治热毒血痢-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8 木蝴蝶清肺利咽(玉蝴蝶)-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7 青果生津止渴-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6 射干.山豆根.马勃-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5 败酱草治腹痛痢疾-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4 肠痈要药红藤-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3 金荞麦消顽固疳积-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2 鱼腥草洗肺污垢-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1 土茯苓治梅毒疮-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0 漏芦下浊阴-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29 拳参一味乃宫血清宁-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28 重楼(蚤休,七叶一枝花)-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27 紫花地丁、野菊花-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26 蒲公英-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25 贯众除诸毒-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24 大青叶.板蓝根.青黛-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23 从头到脚话穿心莲-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22 一味连翘治风温感冒-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21 仙方活命金银花-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20 苦豆子.三棵针.马尾连-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19 白鲜皮皮肤科专药-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18 苦参治心腹邪热-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17 秦皮治疗红眼病-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16 龙胆草泻肝胆火-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15 黄柏-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14 黄连为病目之仙药-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13 黄芩泻肺火而最妙-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12 谷精草、密蒙花、青葙子-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11 决明子-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10 夏枯草-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9 栀子-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8 鸭跖草-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7 竹叶与淡竹叶之辨-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6 治渴圣药天花粉-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 芦根医三焦水热-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 知母.你可曾知道母亲之心-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 寒水石-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2 石膏退热之秘-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1 木贼草散热退翳-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8 浮萍解表通水道-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7 淡豆豉-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6 葛根解肌丰乳-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5 升麻解百毒-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4 胁痛用柴胡-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3 发散风热蔓荆子-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2 菊花延年药-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1 桑叶防治红眼病-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0 息风止痉用蝉蜕-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9 风温咽痛牛蒡子-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8 薄荷煎汤洗漆痒-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7 开胃消食话胡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6 鹅不食草去眼翳-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5 苍耳子走督脉-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2 去头屑止头痒-11-藁本-爷孙俩的中医故事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0-细辛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9-白芷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8-羌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7-防风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6-荆芥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5-香薷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4-生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3(紫苏)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桂枝)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麻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jincaoa.com/sjcpj/9928.html
- 上一篇文章: 最新供求五味子桑螵蛸陈皮苦参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