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方赏析趁痛散
白癜风研讨会 http://m.39.net/news/a_8048375.html 来源 趁痛散,源于唐·昝殷《经效产宝》。 组成 牛膝(酒炒)、甘草(炒)、薤白各一两, 当归、白术(炒)、黄芪(炒)、桂心、独活(加芦)各半两。 用法 上为散。每服半两,水煎,去滓温服。 功效 养血舒筋,温经活络。 主治 产后中风,身体酸痛,四肢羹弱不遂。 方解 产后气弱血亏,寒邪袭入经络,不能统运营气于一身,故遍身疼痛不休方中当归养血,营一身之经脉;黄芪补气,运一身之卫阳;白术健脾补气以生血;官桂温通经脉以散寒;独活通经络;牛膝壮筋脉;炙甘草益胃和中;生姜温胃散邪;薤白温通阳气,以活血脉。全方使脉气流通,寒邪外解,经脉融和,身痛蠲除。 名医经验 趁痛散原为产后身痛立方,产后身痛俗称“产后风”。《经效产宝》云:“产后中风,身体酸痛,四肢羹弱不遂。”现指产褥期间出现肢体关节酸楚、疼痛、麻木、重着的病证。现今除了产后身痛,也可用于痹病引起的身痛、肿瘤术后遍身疼痛、经行身痛等等。治疗时应随证加减,痹病需注意温经通络;肿瘤术后遍身疼痛应注意顾护正气;经行身痛应注意用药时间,于经前月信将至时用药,能有效减轻经行疼痛。 临床应用 案1产后身痛(贾六金医案) 某某,女,29岁。年7月11日初诊自诉产后恶寒怕风10个月,正值炎夏,仍需穿长袖和戴帽子,曾于他处寻求诊治,但起效甚微。就诊时症见四肢、后背发凉怕冷,遇暖则痛减,时有头部憋胀疼痛,自汗,手心热,纳食尚可,睡眠质量差,二便正常,月经正常。面晄白,舌暗苔白,脉沉细。此外,病人诉说病情时情绪波动明显,满面忧愁且易激动落泪。诊断:产后风。治则:益肾阳,补气血,散风寒。处方以右归丸合趁痛散加减。具体药物如下:制附子(先煎)8g,桂枝10g,当归12g,黄芪20g,炒白术1g,怀牛膝12g,独活12g,薤白12g,熟地12g,山药12g,山茱萸12g,川芎12g,炒白芍12g,菟丝子12g,枸杞子12g,杜仲12g,甘草6g,鹿角胶(烊化)10g。10剂。嘱病人要慎起居、避风寒、畅情志。 年7月25日复诊。自诉服药后恶寒怕风、自汗等症状均有好转,但四肢、后背仍发凉、麻木。舌暗苔白,脉沉细。要求继续服用中药调理。效不更方,考虑其患病日久,便加大了桂枝、制附子和黄芪的用量(分别加至12g、10g、30g),10剂,继观其效。 年8月15日三诊。病人来诊时状态明显改善,已经减衣如常人,且面带笑容。自诉四肢、后背发凉怕风、自汗的症状大减,只剩上肢仍感怕冷、睡卧时明显。舌红、苔白、有瘀点,脉沉细。贾老在二诊处方的基础上去熟地,又因服该药日久滋腻碍胃,加防风6g,10剂,继服巩固疗效。之后随诊诸症并减,继服30剂后,未再就诊。 原按右归丸出自《景岳全书》,由金匮肾气丸减去“三泻”(泽泻、茯苓、牡丹皮),又加鹿角胶、菟丝子、杜仲、枸杞子、当归而组成的,此方具有明显的温补肾阳之效,且加入了大量滋阴之品,“阴中求阳的同时,亦暗合妇人产后阴血亏虚,急需补血养血之治法。产后遍身痛方(编者注:即趁痛方)专为“产后身痛荣不足”而设,具有益气补血、温经止痛之功两方相合,治病求本,使气血得充、肾阳得温而阴寒自去,体现了贾老灵活施治、喜用复方、寓法于方、方中有方的特点。 方中用制附子、鹿角胶以温补肾中元阳。附子“其性走而不守,为峻补元阳,而除风寒湿三邪之要药”(《冯氏锦囊秘录》);而鹿角胶甘咸温,为血肉有情之品,可益精养血、温补肝肾。“三补”——熟地、山药、山茱萸,再加上枸杞子,共奏滋阴养血之功,肝脾肾三脏俱得濡养,寓“阴中求阳”之意,使“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而杜仲、怀牛膝、菟丝子此三药合用,既补肾阴,又补肾阳,以强筋骨、健腰膝。当归、白芍、川芎与熟地,此四味为四物汤,养血活血;再加一味黄芪,寓当归补血汤之意,黄芪不仅可补脾肺之气而固表,亦可升阳助火,还可滋补气血生化之源,配伍以上当归等养血和营之品,使“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阴生阳长,气旺血盛;其中川芎辛性温,不仅可“上行头角,助元阳之气而止痛”,亦可“下行血海,养新生之血以调经”(《珍珠囊补遗药性赋》)。独活味辛苦、性温,可“除风寒湿痹,止周身筋骨疼痛”(《滇南本草》谨守妇人产后多虚的病机,时时顾护脾胃,加炒白术、甘草健脾益气,甘草又可调和诸药。妇人产后身心都会产生巨大的变化,若长时间适应不良又加之病邪侵袭,必定会气机郁滞,情绪低落且多忧郁方中的薤白正起到通阳散结、行气导滞的作用,可调达郁结、调畅情志,而并非是可有可无的一味药。综观全方,诸药配合得当,没有一味地峻投风药以祛风散寒,而是抓住其病之根本——气血大虚、肾阳不温,扶正以祛邪,采用复方灵活施治,于临床中取得了显著疗效。[王逸华,贾六金运用右归丸合趁痛散治产后风中国中医药报,-05-24(5).] 案2产后身痛(肖承悰医案) 韩某,女,25岁,已婚。1个月前生产,因第一胎产程过长,失血颇多,且屈肢露体,风从外受,以致经络受阻,产后下肢麻木,全身骨节疼痛。弥月下床,两下肢拘急,屈伸不利,步履困难,恶露亦未净,苔薄白,脉细软。诊为产后身痛,证属血虚风袭。治宜养血舒经和络,佐以生新。处方:当归炭9g,炒白芍9g,怀牛膝9g,伸筋草9g,络石藤9g,益母草9g,黄芪12g,瓜蒌仁12g,木瓜6g,炒川芎5g,炙甘草5g。7剂药后恶露净,下肢疼痛略减。原法佐以养血温通:当归9g,炒白芍9g,怀牛膝9g,木瓜9g,黄芪2g,桑寄生12g,伸筋草12g,独活6g,秦艽6g,川芎6g,桂枝3g,炙甘草3g。上方出入调理月余,全身疼痛悉除,下肢活动自如。[肖承悰主编。中医古籍临床名著评注系列:傅青主女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方剂速记歌诀 趁痛当归薤白膝,生姜独桂草术芪。 养血散寒止疼痛,经时痹痛服之宜。 -----选自《被遗忘的古方(第二辑)》 特别声明 非临床执业医师不可擅自用药,以免出现不良后果。患者必须在临床医师指导下用药。 购买途径 全国新华书店 医药专业书店 京东、当当等各大网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jincaoa.com/sjcpj/10053.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医中医诊断及用药歌诀
- 下一篇文章: 名医医案层次分明治面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