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

: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

:主产于广西、广东等省,云南、福建等省亦产。多为栽培品。

:每年分两期采收,第一期于4~5月间,第二期于9~10月间,以第二期产量大,香气浓,质量佳。采收时选取适龄肉桂树,按一定的长度、阔度剥下树皮,放于阴凉处,按各种规格修整,或置于木质的“桂夹”内压制成型,阴干或先放置阴凉处2~3天后,于弱光下晒干。根据采收加工方法不同,有如下加工品:

①桂通(官桂)为剥取栽培5~6年生幼树的干皮和粗枝皮,或老树枝皮,不经压制,自然卷曲成简状。

②企边桂为剥取10年生以上的干皮,将两端削成斜面,突出桂心,夹在木质的凹凸板中间,压成两侧向内卷曲的浅槽状。

③板桂为剥取老树最下部近地面的干皮,夹在木质的桂夹内,晒至九成干,经纵横堆叠,加压,干燥,成为扁平板状。

④桂碎为在加工过程中的碎块。

药材:呈槽状或卷筒状,长30~40cm,宽或直径为3~10cm,厚0.2~0.8cm。外表面灰棕色,稍粗糙,有不规则的细皱纹及横向突起的皮孔,有的可见灰白色的斑纹;内表面红棕色,较平坦,有细纵纹,划之显油痕。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外层棕色而较粗糙,内层红棕色而油润,两层中间有1条黄棕色的线纹。气香浓烈,味甜、辣。

:粉末:纤维大多单个散在,长梭形,直径约至50μm,壁厚,木化,纹孔不明显。石细胞类圆形或类方形,壁厚,有的一面菲薄,直径32~88μm。油细胞类圆形或长圆形。

:辛、甘,热。归肾、脾、心、肝经。

:本品辛甘而热,温补行散,气厚纯阳。入肾经,缓补肾阳而补火助阳或引火归元。入肝、心、脾经,消沉寒痼冷而散寒止痛,温通经脉而活血散瘀。助阳不及附子,回阳救逆一般不用。既长于益阳消阴、缓补肾阳与引火归元,为补火助阳之要药;又入血分,善温通经脉,改善微循环,血瘀有寒者宜用。

: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温通经脉。

(1)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之阳痿、宫冷、畏寒肢冷。

(2)下元虚冷、虚阳上浮之上热下寒证。

(3)阳虚中寒之脘腹冷痛、食少便溏。

(4)经寒血滞之痛经、闭经,寒疝腹痛,寒湿痹痛,腰痛。

(5)阴疽,痈肿脓成不溃或久溃不敛。

肉桂配附子:肉桂辛甘而热,功能补火助阳、散寒通脉;附子辛热,功能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两药相配,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力强,治肾阳虚衰、脾肾阳衰及里寒重症可用。

:内服:煎汤,1~5g,后下;研末,每次1~2g;或入丸散。采自粗枝条或幼树干皮者称官桂,作用较弱,用量可适当增加。

:本品辛热助火动血,故孕妇及里有实热、血热妄行者忌服,阴虚火旺者不宜单用。畏赤石脂。

点击相应名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jincaoa.com/sjchq/10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