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举隅运动神经元病案
运动神经元疾病是一种影响运动伸经元的慢性变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进行性肌肉萎缩,肌力减退和锥体束的损害。 医案复某女34岁 主诉:两手活动欠利三年余。 病史:三年来两手活动欠利,受寒更甚,继以形寒发抖,神萎抽搐,面部色素沉着,睑下尤著,巩膜瘀丝。经他院检查:两下肢、下颌及大小鱼际肌肉萎缩,诊断为运动神经元病。历经治疗无效。 初诊:两手拘急,活动欠利,臂部大肉日消,受冷则肢抖,抽搐不宁,神怠无力,夜眠梦呓,腰酸作痛,便溏不畅,尿频失禁,巩膜及脸下色素沉着。舌紫苔薄白而腻,脉沉细。病久气虚,寒瘀稽络,取王清任补阳还五汤化裁。 处方:黄芪30g,炒升麻9g,丹参15g,红花9g,虎杖15g,细辛3g,川断9g,杜仲9g,牛膝9g,千年健9g,伸筋草15g,木瓜9g,水蛭粉(吞服)1.5g。7剂。 二诊:从病久气虚,寒瘀羁络例立法,脉络拘急减轻,渐能取物。脉小数,舌淡苔薄。前方合拍,守旧制更进一筹。 处方:上方加附片9g,桂枝4.5g,7剂。 三诊:前方加附子温阳化瘀,两周后筋脉拘急已解,取物渐见灵便。近十日来神萎乏力,便溏不实。脉细数,舌淡苔薄。再步前韵。 处方:附子9g,黄芪30g,红花9g,虎杖15g,桂枝4.5g,炒升麻9g,生紫菀10g,伸筋草15g,苍术9g,白术9g,云苓9g。7剂。 药后上述症状次第消失,时值暑令,以清暑益气法善后。 虎杖图片来源:网络 按语《素问·痿论》篇曰:“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冲脉者,经脉之海也,主渗灌溪谷,与阳明合于宗筋。阴阳抱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皆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 叶天士云:“至虚之处,便是留邪之地。”脾气虚损,中气下陷,根据虚则补之,损则益之的原则,以黄芪健脾补气、升麻举陷。使用黄芪可从30g开始,逐渐加量至g,稳妥行事。 痿之一病,病程既久,最易生瘀。或元气亏虚,推血无力,血滞生瘀;或热邪灼津,阴血亏虚,血浓行迟,久而为瘀。若单纯补血益精,于事无补,而应活血化瘀,瘀血一去,新血自生,阴血一复,肌肉得养,痿废可复。 在丹参、红花的基础上,如病久或较重者,甚可加用水蛭、地鳖虫等活血通络之品。这种调和气血之法,正合《素问·至真要大论》“疏其气血,令其条达,而致和平”之旨,使气血循其常度,变证向愈。 另外,治痿证还应着眼于补益肝肾,颜老多选用川断、杜仲、牛膝、千年健等。至于痿病日久损阳,阳虚证的治疗,颜老喜用附桂类大辛大热之物。人身气血输布如常,则荣肌养筋,润窍利节,萎枯之患可得缓解。再则,除了补气活血、补益肝肾、调理阴阳外,还应采用通经透络之法,颜老多选用伸筋草、木瓜等,对临床多有指导意义。 木瓜图片来源:网络 阐微古人治痿独取阳明,多由湿热上蒸于肺,肺热叶焦发为痿躄。 独王清任力排此议,指出:“无论由外中,由内发,必归经络,经络所藏者无非气血。”(《医林改错·半身不遂辨》)又云:“若元气一亏,经络自然空虚。”(《医林改错·半身不遂本源》) 他以为疾之病源在气虚瘀滞,创制补阳还五汤以益气化瘀治此症。颜老治神经系统疾病,宗王清任手笔变化用之。 三诊中加苍白术,及以清暑益气汤预后者,以“脾主肌肉”、“营出中焦”,遵经旨“补其营,通其俞,调其虚实,和其逆顺”。治病虽无定法,但从脾从营气立法,俾气血充沛,经脉滋养有赖,必定成功在望。 《脾胃论·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所说“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善治斯疾者,唯在调理脾胃”。痿证患者体质极度衰退,脾胃虚弱,中州健运不展,纳谷不馨,健脾运脾补脾当属正治。 痿证患者中、晚期多见肺、胃、肝、肾亏虚,往往是寒热错杂,热、湿、瘀、虚、滞并存,一味大剂滋补,易壅塞气机,使脾胃呆滞,不仅水谷难进,而且也影响药物的吸收而难以发挥其应有疗效,阳明胃经多气多血,气血来复,往往是久病的关键。 《素问·痿论》云:“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著则生痿蹙也。”肺热叶焦则生痿躄,脾气热则生肉痿。肺脾两脏在“痿证”的病理变化中至关重要。故三诊加生紫菀,宣肺通腑,功兼肺与阳明,诚如《本经》称紫菀能去痿蹶,用之确有功效。 紫菀图片来源:网络 *本文选自《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颜德馨卷》 识别上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jincaoa.com/sjczz/5901.html
- 上一篇文章: 蓄水塘的故事进补的学问
- 下一篇文章: 分享个中药教材原植物高清彩色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