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张渊

通讯员李陈锦绣杨蕙嘉

寒假期间,为了追寻传统中医药文化的根源,深入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由六名文华学院学子组成的“药韵流长,传承药香”实践团队,前往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开展了中医药文化实地调研。

步入蕲春古地,探寻药香非遗

蕲春县,位于湖北省东部,这片孕育了无数英才的沃土,既是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故乡,也是中国中医药文化的摇篮。

实践团队的第一站,便是著名的李时珍纪念馆。1月18日,天气微凉,但抵挡不住队员们探索中药文化的热情,步入纪念馆,雨水轻轻地敲打着古老的灰瓦,发出悠扬的声响。“药圣李时珍亲笔撰写的《本草纲目》尤为引人注目,这是一部凝聚了他毕生的心血与智慧的绝世佳作。”实践队队员蒋旺强说。

继续前行,历代医学家曾使用过的制药器具和草药标本映入眼帘。古老器件的岁月痕迹不只见证了中医药学领域的探索与创新,也让成员们跨越时空,在一幕幕医学家们调剂药物的情景之中,对“医者父母心”一词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

实践团队的成员们还参与了传统中药的炮制过程,从药材的筛选到最终成品的制成,每一个环节都显现出中医药文化的精细与严谨。“那一刻,我仿佛真正感受到了中医药文化的魅力,不仅仅是药物的应用,更是一种深植于我们民族精神中的智慧与哲学。”实践团队队员张里琛同学的感悟,同样也是其他团队成员的心声。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

在调研过程中,实践团队来到了蕲春县漕河镇芝麻山小学,他们传递中医药文化的知识,力行筑牢非遗传承基石。为了更好激发小朋友们的兴趣,队员们准备了一些中药材实物,如枸杞、茯苓等,让小朋友们亲自观察和触摸。

同学们积极参与互动

当实践团队员王诗语同学展示出中药材实物时,小朋友们的好奇心被瞬间点燃。他们目光炯炯,纷纷伸长脖子,想要看得更清楚。甚至有的同学忍不住举手发言:“我知道,是枸杞!”在短时间内,小朋友们不仅跟随着实践队成员一起学习认识中草药,而且还能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解释中药材的基本特性和功效。

“药韵流长,传承药香”实践团队

“此次活动不仅是文华学子们对中医药文化的探寻,也是一次对非遗文化的深刻体验。”队长朱小雪表示,这次的旅程让他们更加坚信中医药非遗文化的价值,既是对历史的回溯,也是对未来的展望,激励着更多的人投身于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之中。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jincaoa.com/sjczz/12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