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小故事独活
本文仅供学习之用,用药请咨询专业医生,每个人体质病情有异,切勿自行用药。 注意事项请参见:安全地使用中药 相传在古代蜀国,有一大王经常周身骨痛,治疗许久却不见效,便开始张榜寻找能给他治病的人,但是前前后后有九名医生用尽法子也治不好大王的病,也因此而死于大王的剑下,吓得医生都不敢再给大王治病。 当时,川西有一胡王使者,来到蜀国想互通友好,却被大王以探子罪扣押,流放到川西劳作。听闻大王正在寻找医治全身疼痛的医生,于是,他挖了几株自己种的植物去找大王,并说:“如果我治好你的病,不要其他赏赐,只要给我回故乡的过关书文。”说完,胡王使者将带来的那几株草药熬水给大王喝,大王喝了几天,全身便不再疼痛,心情大好,对胡王使者说:"你可是九死一生,独活下来,我准你回故乡。”自此之后,川西老百姓大量种植这种草药,并把这种草药叫做独活。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的干燥根。 主产于四川、湖北。 春初苗刚发芽或秋末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摊晾至表皮干燥,烘至半干,堆置2~3天,发软后再烘至全干,切片。 本品有特异香气,味苦、辛,微麻舌。以根条粗肥,香气浓郁者为佳。 生用。 辛、苦,微温。归肾、膀胱经。 祛风除湿,通痹止痛,解表。 1.风寒湿痹,腰膝疼痛 本品辛散苦燥,气香温通,功善祛风湿,止痹痛,为治风湿痹痛主药,凡风寒湿邪所致之痹证,无论新久,均可应用。因其主入肾经,性善下行,“宣肾经之寒湿”,故尤以下半身风寒湿痹为宜。 治风寒湿痹,肌肉、腰背、手足疼痛,可与当归、白术、牛膝等同用;若与桑寄生、杜仲、人参等配伍,可治痹证日久正虚,腰膝酸软,关节屈伸不利者,如独活寄生汤(《千金要方》)。 2.风寒夹湿头痛 本品辛散苦燥温通,能发散风寒湿邪而解表,治外感风寒夹湿所致的头痛头重,一身尽痛,多配羌活、藁本、防风等,如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 3.少阴伏风头痛 本品善入肾经而搜伏风,与细辛、川芎等相配,可治风扰肾经,伏而不出之少阴头痛。 其祛风湿之功,亦治皮肤瘙痒,内服或外洗皆可。 煎服,3~10g。外用适量。 羌活与独活均能祛风湿,止痛,解表,以治风寒湿痹,风寒夹湿表证,头痛。 但羌活性较燥烈,发散力强,常用于风寒湿痹,痛在上半身者;独活性较缓和,发散力较弱,多用于风寒湿痹在下半身者。 若风寒湿痹,一身尽痛,两者常配伍应用。
独活有抗炎、镇痛及镇静作用;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并有降压作用,但不持久;所含香柑内酯、花椒毒素等有光敏及抗肿瘤作用。 伤寒论用药 中药小故事——薏苡仁 中药小故事——黄芪 中药小故事——防己 中药小故事——百合 中药小故事——苦参 中药小故事——雄黄 中药小故事——鳖甲 中药小故事——射干 中药小故事——鼠妇 中药小故事——石韦 中药小故事——牡丹皮 中药小故事——瞿麦 中药小故事——蟅虫 中药小故事——露蜂房 中药小故事——火硝 中药小故事——蜣螂 中药小故事——菊花 中药小故事——防风 中药小故事——矾石 中药小故事——芎? 中药小故事——寒水石 中药小故事——白石脂 中药小故事——紫石英 中药小故事——川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jincaoa.com/sjczy/10505.html
- 上一篇文章: 医理探秘天气与疾病跟师一日一得之理法方
- 下一篇文章: 偏方治疗咳喘经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