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道长者,名忠诚,道号青龙山人。属牛。祖籍山东菏泽。十几岁出家修道,住河南淮阳仁祖(伏羲)庙,祖庙属白衣派道教。文革期间被迫还俗。后女娲庙也请他作道长。老道长一生治病救人,不计其数,晚年悬壶皖淮北。年青时曾给朝鲜战场上归来之老军人治病,老军人弹片在脑内已化脓,到医院无法可治。老道长不用开刀就亲自给他治好了。

安徽皖北皇藏峪的住持圆融法师中风偏瘫,道长用七宝丹治愈。他最拿手的是口针,一针扎天下。

口针是由仁祖庙的祖师(仁祖伏羲)在定中三次亲传与道长,有口针图本留世,神奇莫测。七宝丹是他最拿手的中药,是他祖父的祖传秘方,曾治愈了尿毒症等很多不治之症(已收于本《秘方录》中)。兹略举生平事例以示老人道德风范。

长每在入夏前邀集一家老小及弟子们一同做七宝丹,购买中药回来后,粉碎搅拌,炼蜜搓丸,每次要做数大缸(道长家里备有粉碎机及搅拌机)。这些七宝丹都无偿地施给远近前来问医求药的人。

年用外贴膏药治好了苏州某军官之肝区囊肿,病愈后军官邀请道长偕同弟子数人至上海海洋馆观看海生鱼类。同行之弟子皆说笑观赏,以为鱼类们是在水中游玩戏嘻,唯道长一人不喜观看,返身到门外大哭,说这些海洋动物太痛苦了,并命弟子们以后不许再来海洋馆游览。此可能是道长与动物心灵沟通而察知。

一日,道长在相山公园中散步,暑日无人,他突对身旁弟子说:“我的弟子来了。”少顷,果然来一位20多岁的小伙子,名果传。只见果传直趋道长前跪拜,口呼:“师傅!我做您的弟子好吗?”果传当时并不信佛道,几年后他到九华山作居士学佛,在寺院里做烧饭之类苦工。果传每从九华山归来,道长总喜欢地摸着她的头说:“佛门里的人回来了。”

道长说一位果传以前世同他有很深的缘份,曾经在0年间同吃同住,故一见面俩人亲密无间,但说今生不知有多少缘份?道长仙逝前五年,果传曾劝老人念佛说:“道教不好,只能升天,念佛好,可往生西方极乐。”老人只是笑呵呵地说:“念佛好,念佛好!”后来果然念佛声声不断,直至西归。(整理者按:其实无所谓那个好与不好,八万四千法门,都是为接引众生而立,看个人缘分所在。)

道长精堪舆,去某地就说某人家风水不好,后果然死了个男孩。这人家后来将房顶拆了重建。淮北市主干道的风水是他亲定的。

道长性格开朗,整天笑呵呵地,喜开玩笑。中等身材,方脸,相貌庄严,与书法家王羲之像略似。奇特的是,鼻子大而扁平,被称为龙鼻。

年六月初一,七宝丹药宝甘露在雪域高原亚青寺面世之时,正是老道长归天之日。那天午后,老人只说有点不舒服,后即于无声无息之中安祥仙逝,享年92岁。

道长无后,曾收留数名孤儿,扶养成人后,授以医术立世。老人虽身在玄门,但对佛、道并无分别心。观其一生行迹,全以金石医药济世救人,深妙莫测,抑或菩萨之显身乎?或未可知!我等肉眼凡胎,实难测知其道之深浅。近惊悉老人西归,观世弥近而岐黄之术弥失,良叹息哉!

道长弟子赵某手抄其医方一百余道,经余手梓梨桑,以飨同好,并祈道长之医道长久传世而不致湮没无闻矣!

(附记一:淮阳仁祖庙的规模与南京朱元璋的皇宫规模一样大,院内有仁祖墓,方圆0米左右,四周环以古檀香树。据说仁祖的头颅骨还在墓中,比斗还大。附记二:道长仙逝时,还有数本笔记本,记录秘方、本草、行医经验等,因道长医术没有传人,这些笔记能可能也就随之散失,故其医术从此也就湮没无闻矣。)

道医验秘方录

类风湿一号(身疼,五副)○风湿身痛

当归12秦艽12生地12制乳香12制没药10木瓜15桂枝12

杜仲12寄生1鸡血藤25赤芍12杭芍12青皮12地龙12苍术10川牛膝12丁公藤20

功能:消肿止疼、温血补血、祛风散寒。每日服三次。

类风湿二号(身疼,三副)

当归25川芎16川断16木瓜16桂枝16杜仲0寄生0独活12

川乌6草乌6鸡血藤0黄芪60伸筋草*25奇边桂10川牛膝0丁公藤20老母鸡一只(三年的老鸡)

功能:祛风散寒、止疼消肿,补肝肾、强筋骨。(每日服三次)。

伸筋草*:药典p87#,原植物为石松,生于山坡草地灌木丛,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功用,辛温,归肝脾肾经。

奇边桂*:药典无此名。一说为肉桂。在抄录人笔记中“肉桂”条下,写有“桂楠、肉边桂”两名,或为一物乎?待考。

身疼三号(五副)

当归12生地12乳香10没药10木瓜15桂枝12寄生12赤芍12秦艽10杜仲10独活10百劳散*6威灵仙12苍术10白芍12地龙10青皮10鸡血藤16川牛膝12丁公藤25川乌8草乌8

百劳散*:药典无,一说为罂粟壳。

身疼四号(泡白酒或煎汤,五副)

麻黄60石膏80川乌12草乌12地骨皮60川牛膝60桂枝60杜仲60鸡血藤50苍术20丁公藤50寄生60

(以上药量太重,恐中毒,服时逐步增加到早晚各一盅,慎用。)

身疼五号(泡白酒或煎汤,十副)

当归25川芎1川断1木瓜15桂枝1杜仲16鸡血藤25丁公藤25川乌10草乌10海风藤25川牛膝0闹羊花16白花蛇1条乌蛸蛇1条全蝎0金头蜈蚣4条,早晚各一盅。

身疼七号(壮阳补肾)

锁阳0鸡血藤0木通15红花0杜仲0竹黄20

用十斤50度二锅头泡服,早晚各一盅。

身疼八号(治腰痛,腿痛。)

川乌5草乌5乌梅10川牛膝10二花*(金银花)18桂枝10白糖三两

白酒十两泡七天,每天喝三次,每次一盅。

二花*:药典p#,金银花常用异名为忍冬花、银花、双花、二宝花。

身疼九号

(四肢疼痛,半身不遂,受风寒等。徐老特效方)

马前子10乳香10没药10麻黄10桂枝10杜仲10当归10川芎10川断10木瓜10川牛膝10

共为末,黄酒送下,每日1~次。

类风湿方

麻黄60石膏80川乌12草乌12地骨皮60川牛膝60桂枝60杜仲60寄生60鸡血藤50苍术20丁公藤50

泡酒三~五副,煎服十副。轻者减半。开始少服,逐步加量到每日两盅。以上药量太重,恐中毒慎用。

节风汤(身疼10号)

金银花15紫苏叶0瓜蒌9地风9川乌6草乌6川山甲*(即穿山甲)沉香丝瓜络20龟板9甘草18

水煎服,早晚空腹各服一次。

主治:历节风,周身关节疼痛或肿大。

川山甲*:据药典p#,即穿山甲之异名。

类风湿泡酒方

(此方当慎用!治妇女月子受寒病)

丁公藤50鸡血藤50海风藤50川乌0草乌0闹阳花10川连0当归50川芎0木瓜40川续断0桂枝0杜仲50川牛膝60

泡白酒,每服半盅,早晚各一次。

寒性腰痛方(泡酒方)

当归0生芪0木瓜0牛膝0党参0川乌15草乌15乌药15独活15陈皮15桂枝9甘草9白酒四斤

研末浸酒一月,早晚各服一盅。

止痛酒

丁公藤克白酒1~2斤,泡酒或煎服(隔水蒸)。

去痛方

川乌草乌丁公藤闹羊花肉桂杨金花*(即洋金花)

熬汤喝,从一匙渐添至2~匙。

杨金花*:药典无此名,据p#,应为洋金花。

○逐瘀方、半身不遂

△11血府逐瘀一号

(特效)(治头痛头晕,腹痛,上半身病,白癜风,冠心病,雀斑)五副

当归10生地10桃仁1(炒)红花10甘草6枳壳8赤芍10柴胡6川芎5桔梗6川牛膝10卷柏15香附10

功能: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理气养血补虚。

主治:祛风湿,补肝血,宣肺化痰,排脓止咳。止头痛头晕胸痛等。

少腹逐瘀

△12少腹逐瘀(治妇女不孕,可生男儿,去瘀血)五副

炒小茴10炮姜6元胡10五灵脂10没药6川芎5当归10大黄10边桂5赤芍10香附10益附草*15长生草*(卷柏)15

功能:活血祛瘀,温经止痛。

主治:由寒凝气滞血瘀所致的痛经,经期小腹胀,月经不调。治一切妇女月经期病、妇科病、下半身病。

益附草*:药典无此名,当为益母草之笔误。

长生草*:药典p50#,卷柏之异名有万年松、长生草、九死还魂草、还阳草。为多年生草本,高5~15厘米,全株成莲座状,干后卷曲如拳。辛平,归肝经。活血通经,止血。

血府逐瘀汤二号

(治梦多不眠)五副

麦冬1枣仁16远志16香薷12当归10生地10桃仁1甘草6枳壳8赤芍10柴胡6川芎5桔梗6川牛膝10

功能: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胸中淤血,血行不畅,胸痛,头痛日久不愈,舌有瘀斑。

余注:血府逐瘀汤出《医林改错》,是清代名医王清任创制的名方,全方不仅行血分瘀滞,又善解气分郁结,为气血兼顾之剂。以化瘀为主,理气为辅,寓行气于活血之中。在临床广为运用,可通治一切血瘀气滞之症。

本方系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生地、当归、赤芍、川芎)与四逆散(柴胡、芍药、枳壳易枳实、甘草)合方,再加桔梗而成。用桃红四物汤以活血祛瘀,且具有活血而不耗血,祛瘀又能生新的特点,配以四逆散疏肝理气解郁,又用桔梗开胸隔之结气,牛膝导瘀血下行,一升一降,促使气血更易于运行。合而成方,可使瘀去气行,诸症自愈。

道长一号方较王氏方增加了牛膝、卷柏、香附三味药。二号方去红花,另加麦冬、枣仁、远志、牛膝四味药。

王氏尚有四张逐瘀方剂。

①通窍活血汤:赤芍、川芎、桃仁、红花、老葱、生姜、红枣、麝香、黄酒。适用于瘀阻头面的头痛头昏,耳聋、脱发。亦用于治脑震荡后遗症。

②隔下逐瘀汤: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芎、丹皮、乌药、香附、延胡、枳壳、甘草、五灵脂。适用于淤血滞留隔下,腹中或胁下有痞块,腹痛有定处者。

③身痛逐瘀汤: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秦艽、羌活、没药、五灵脂、香附、牛膝、地龙、甘草。

④少腹逐瘀汤:当归、赤芍、川芎、蒲黄、五灵脂、干姜、肉桂、延胡索、小茴香、没药,共十味。道长方多三味:益母草、卷柏、大黄。

补阳还五汤(半身不遂)五副

赤芍16川芎16当归16口芪*桃仁1红花10鸡血藤25杜仲16草决明20山楂25珍珠母25伸筋草25川牛膝16生地10卷柏15(高血压者加)

口芪*:药典无此名。或是黄芪生于口外者乎?

方注:《医林改错》之补阳还五汤是王清任所创另一名方,王氏提出气虚可致血瘀,本方开补气活血治中风之先河。

6偏瘫(特效方)

生草乌绿豆2.5斤,煮至绿豆开花,刮去草乌皮,晒干研末,每天吃一次,早空腹吃一铜板许,温水送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jincaoa.com/sjcpj/9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