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少为 http://m.39.net/pf/a_8505686.html
重要小贴士“第11期中药复方网络药理学培训会议(线上会议)”将于年12月19-20日召开,本次培训会将邀请长期从事网络药理学的研究人员,将结合个人实践经验,从科研设计、项目具体实施以及SCI文章发表等多个方面,通过实际案例,与广大学员共同学习探讨网络药理学在中药作用原理研究中的思路及方法。了解培训详细信息及报名直接点击文章最下方阅读原文。

来源:《中草药》,50(23)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苓桂术甘汤治疗

阿尔茨海默病的潜在作用机制研究

汪亚楠,李思齐,岳一强,宋爱华,韩飞通信作者

(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以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行为异常为临床特征的原发性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俗称老年性痴呆。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渐明显,AD患者的数量也逐年上升,且其发病率会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据研究显示,年龄每增加5岁,AD的发病率约增加1倍。AD作为一种多因素诱导的复杂疾病,主要病理学特征为脑内β-淀粉样蛋白(Aβ)聚集异常沉积形成的老年斑(SP)、细胞内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导致的神经元内纤维缠结(NFTs)和神经元丢失等。大量研究表明,AD的发病机制极其复杂,且目前尚无定论,相关假说主要包括胆碱能假说、氧化应激与自由基损伤假说、Aβ蛋白的生成和代谢紊乱假说、炎症假说、Tau蛋白异常磷酸化假说、金属离子假说等。然而,该病仍缺乏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目前国内外临床用药仍主要包括胆碱酯酶抑制剂、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拮抗剂及免疫治疗药物等。而且,上述药物主要针对AD的某个单一致病靶点进行预防或治疗,虽可适度改善患者的症状,但均不足以阻断或逆转其病理发展,且易耐药、副作用较多。因此,研究开发有效防治AD而毒副作用较小的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药治疗AD历史悠久,具有独特优势。中医药具有整体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可发挥多层次、多环节、多靶点、双向调节的综合作用,且毒性明显小于化学药,契合了AD发病机制复杂性、综合性的特征,具有巨大优势和广阔前景。苓桂术甘汤(Ling-Gui-Zhu-GanDecoction)为《伤寒论》的名方,由茯苓、桂枝、白术、甘草4味药组成,其中茯苓为君,淡渗利水、益脾助阳;桂枝为臣,温阳降逆、调和气血;白术为佐,其苦能燥湿,甘能补脾胃;而甘草之甘则补中益气。因此,该方具有益气温阳、健脾化饮、宁心安神之功效,常用于中医脾虚饮停之症。近年来,研究者们对于该方中各组成药味的化学成分、质量控制指标、配伍机制等均进行了研究,而且还发现其对AD等老年退行性疾病有良好的预防及治疗作用,与之相关的研究亦逐步开展。桑锋等通过研究苓桂术甘汤在AD炎症过程中的作用,发现其对Aβ1-42诱导活化后的BV-2小胶质细胞分泌的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表明苓桂术甘汤所具有的良好的抗炎作用可能是其治疗AD的重要依据和机制之一。于蓓蓓等通过研究苓桂术甘汤对Aβ所致AD模型大鼠的影响发现,苓桂术甘汤不仅可以改善AD模型大鼠脑部因Aβ1-42沉积所造成的学习与记忆能力损伤,缓解模型大鼠脑部特征性病理损伤,显著控制炎症因子的释放,而且还能抑制大鼠脑内皮质与海马区域中2类主要蛋白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与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表达,即在蛋白水平上调控RAGE蛋白,抑制NF-κB信号通道被激活,防治AD。可见,苓桂术甘汤极有潜力成为一种有效防治AD的多靶点生物活性药物,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网络药理学是通过构建“疾病-靶点-药物”多层次网络,利用网络分析来观察药物对疾病网络的干预和影响,分析药物对此网络不同节点的作用,从而更好地了解药物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其融合了系统生物学、多向药理学、计算机生物学、网络分析等多学科的技术和内容,且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特点,这与中医辨证论治的整体思想不谋而合。因此,本研究利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构建与苓桂术甘汤相关的“单味药-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等网络,系统地预测苓桂术甘汤治疗AD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为进一步研究其治疗AD的潜在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软件与数据库

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jincaoa.com/sjcpj/7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