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彝药是在彝医基础理论指导下,有彝族文献记载,用于防病治病和保健强身的药物;或在彝族地区有悠久使用历史,以口碑、图形等方式世代传承而用于防治疾病的药物。我们从各种文献上选取部分彝药作介绍,供爱好者学习。

~~~~~~~~~~~~~

汉药名:黄刺莓根。

别名:黄锁梅根,黄泡刺根,黄泡,黄茨果。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栽秧泡的根。

原植物:栽秧泡RubusellipticusSmithvar.obcordatus(Franch.)Focke.

产地: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等地。生长于海拔~米的山坡、路旁或灌木丛中。

采集加工:秋季挖根,洗净切片,晒干或鲜用。

性味归路:味酸、涩,性寒。归大肠路。

功能:清火利湿,活血通络,消肿解毒。

彝医传统应用:

1.治疗中风:黄锁梅20克,兰根10克,野棉花根10克,闹虫草根10克,蚊子草根10克,杨梅根15克,五甲树根15克,小蜈蚣藤10克,小棕树10克,野坝蒿15克,五倍子10克,牛膝15克,大花缉麻15克,水煎服。

2.治全身疼痛:黄锁梅20克,马刺根15克,野棉花根10克,伸筋草15克,缉麻根15克,小羊膻根10克,水煎服。

3.治腹痛腹泻:黄锁梅根、仙鹤草各30克,杨梅根30克,苦蒿9克,茶叶9克,水煎服。(1~3出自《医病好药书》)

4.治肠风下血:用黄刺莓根20克,槐寄生15克,水煎服。(使用于云南哀牢山彝族地区)

5.治疗湿疹:用黄刺莓根适量,煎水洗。(使用于云南楚雄彝族地区)

用法用量:内服,水煎服,20~40克。外用,适量,煎水洗。

按:黄刺莓,彝医、汉医均用其根入药。汉医用于治疗痢疾,肠风下血,筋骨疼痛,水火烫伤,无名肿毒。彝医除用于上述病症外,还用其治疗腹痛腹泻,中风,湿疹;药用部位除根之外,还用嫩叶入药,并认为鲜品疗效更好。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
白癜风医院南宁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jincaoa.com/sjcpj/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