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治疗药物 http://pf.39.net/bdfyy/tslf/190620/7232741.html

开年大戏《老中医》

已经在央视一套黄金档开播

剧中涉及了不少中医药知识

对中医文化起到了一定的科普作用

在此为大家解读一些专业知识点

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剧中陈宝国饰演的翁泉海就摊上了人命官司,反复提到“十八反十九畏”。不能确定是因为同时服用两种药,导致了患者死亡的加速。

但是应该重视的是,服药问题。同时服用几种药物,恐怕不只是中药汤剂,中成药,甚至是西药,都应该谨慎,特别是身体状态非常不好的情况下,一定要遵照医嘱,不可盲目。

专家解读:不能简单地全盘否定或肯定

接下来聊聊剧中各位医家反复提到的“十八反十九畏”,希望不要成为煲剧的大家喝中药时的心理负担。在宋代,古人把重要的配伍禁忌药物具体加以总结,即“十八反”,“十九畏”,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在用药上的安全,在中医界早已深入人心,直到今天也直被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当作临床使用禁忌。

因受历史的局限,中药“十八反、十九畏”并非尽善尽美,尚有探讨之处。古往今来,用相反相畏药配伍成方的医家比比皆是。如东汉“医圣”张仲景所制的“甘遂半夏汤”(甘遂、甘草同用)、“赤丸”(乌头与半夏同用),其中的搭配都也违反“十八反”。国医大师朱良春临床70年来,海藻与甘草同用治颈淋巴结核、单纯性及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肿瘤;海藻、甘遂与甘草同用治疗胸腔积液、渗出性胸膜炎,皆效果甚佳而未见任何毒副作用。因此,对于“十八反十九畏”,我们可以了解,但不能简单地全盘否定或肯定。

除此之外,不得不提的是《老中医》中里提到的摄生养生的中医理论。比如葆秀在照顾翁氏姐妹时引用《黄帝内经》说到:“风为百病之长,无孔不入”,“风者,善行数变”,“圣人避风,如避矢石”。

专家解读:风邪乃感染春季疾病主要因素

眼下正是早春时节,而风邪是春季疾病外感因素的主要因素,不仅容易患上外感风寒,各种传染性、流行性疾病也容易在春节蔓延。

“风者,善行数变”在春季还表现在天气变化无常上,冷暖气流互相交争,时寒时暖,乍阴乍晴,广东的“回南天”就此发作。而如此的环境之下,与地面窗户一样潮湿不爽的还有心情,大家更容易感觉到疲惫、郁闷甚至是愤怒。有些长期患有关节疼痛的病人,可能会觉得更加痛苦。

那么如何应对广东这种天气呢?

专家给你支招

《黄帝内经》告诉我们,应“广步于庭”,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加强身体锻炼,吸收自然界清新之气,去除体内淤积之气。

饮食要注意清淡,不要过度食用香燥、辛辣的食物。顺应春升之气,早春有冬日余寒,可选韭菜、大蒜、洋葱、芥菜、香菜、生姜、葱,这类蔬菜均性温味辛,可疏散风寒。湿重的食物、水果,如炸花生、烧鹅、烧乳猪、香蕉、芭蕉、大白菜(寒湿)、芒果等不宜多吃。

以下推荐几款应季汤水

01

淮山芡实薏米汤

干淮山15克,芡实15克,炒薏米15克,炒扁豆15克,北芪12克,白术10克,猪排骨克。

  

扁豆、薏米用锅炒至微黄,猪排骨洗净血污并斩件,芡实、北芪、白术用清水洗净,然后将全部用料放进汤煲内,用中火煲1个半小时,调味即可。

此汤有健脾醒胃、去湿抗疲劳的作用,对于脾虚湿重、精神不振者尤宜。

02

木瓜猪蹄汤

木瓜(中药材的宣木瓜)20克、伸筋草10克、猪蹄克、生姜3片,陈皮5克。

所有材料洗净,中药用煲汤袋装好;猪蹄去毛、切块,与生姜一起入锅,加适量清水,大火煲沸后改小火煲1个半小时,下盐后即可食用。

此汤有祛风湿、补肝肾的功效,逢湿冷关节疼痛,腰酸腿疼的人群可以尝试。

另外煮粥也可以起到健脾祛湿的作用

除了为人熟知的薏米红豆粥、淮山粥

还有比如

荠菜粥

取粳米克淘净,倒入锅内,加水适量煮沸,再加上洗净的荠菜克,用文火煮至米熟烂。

本期博主:郑艳华

医学硕士,副主任中医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生殖分会会员。从医已十载,初以中医针灸从业,后师从马红霞教授,钻研中医妇科。

出诊时间:周二周六全天

出诊地点:番禺院区中医科

来源

中医科

编辑|广医二院全媒体工作室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jincaoa.com/sjcjg/6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