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功能弱,是健脾还是补脾呢
我们都知道,脾胃运化之官,主管者气血的生成以及养分的吸收与运化,当我们的脾胃功能查了以后,就会出现很多症状。 脾病的常见症状有:腹满作胀、脘腹痛、食少便溏、黄疸、身重乏力、肢冷,或见脱肛、阴挺(子宫脱垂)及内脏下垂,以及便血、崩漏、紫癜等症。其发生机理分析如下: 1.腹满作胀或脘腹痛 多因寒湿或湿热困脾,脾气阻滞;或因脾气虚,运化无力,宿食停滞;或因脾阳不振,中焦虚寒,失其温煦,寒凝气滞等所致。脾健运失职,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气机郁滞,故发胀满而痛。 2.食少、便溏 多因寒湿或湿热困脾,或脾虚胃弱,饮食物消化吸收障碍,脾不升清,胃纳受碍,故纳呆食少。脾胃纳化失调,水湿内停,致使小肠清浊不分,混杂而下,并走大肠,则发作便溏,甚则泄泻完谷不化。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湿胜则濡泄。” 3.黄疸 为眼白、皮肤黄染。多由于脾运不健,湿浊阻滞,肝胆疏泄受碍,胆热液泄,胆汁不循常道,逆流入血,泛溢于肌肤所致。 4.身重乏力、肢冷 多由脾阳脾气不足,或脾为湿困,不能正常运化水湿,因而水湿留滞所致。湿性重浊,易阻滞肌肉四肢,故见肢体沉重。脾能转输水谷精微,以营养肌肉四肢。若脾阳脾气虚损,温煦濡养失职,则可见身疲乏力,肢体不温。 5脱肛、阴挺及内脏下垂 多因脾虚,中气下陷,脏腑升举维系无力或不能升举,则可见脱肛、子宫脱垂,或内脏下垂等症。 6.便血、崩漏、紫癜 多因脾气虚,失其统摄之权,则血不循经而外逸。如血溢肠内,则血随粪便而下,谓之“便血”。气虚下陷,冲任不固,则发为崩漏。血溢于肌腠皮下,则发为紫癜。 那么我们到底是应该健脾呢还是补脾呢? 补脾和健脾是有很大区别的。健脾是针对功能,补脾是针对能量。脾需要足够的能量才能运化,举个不恰当的比喻:脾是仓库,气是货,仓库里的货少了,当然要补货了。气足了,脾有足够的能量才能健康地运化。而健脾是帮助脾的健康运作,也就是助脾运化。以上我们就可以知道,补脾的情况比健脾严重,因为气已经虚到连累形质的不足的地步了。补脾是补形质的,所以用的是黄芪、党参、大枣容易碍气运化的药;而健脾是针对功能的,往往兼有水湿蕴脾,所以用白术、苍术这类药扶正祛邪。至于和胃是针对功能来说的。脾主升,胃主降,脾主运,胃主纳,脾胃协调则功能正常,就好比一个杠杆。和胃用于胃失于降,往往导致脾的功能失常,这是因为杠杆原理。 其实补脾离不开健运脾胃的,因为当脾胃虚到需要用补法的时候,功能肯定也低弱了,而且补药都偏滞,所以多数一起用,你看补中益气丸虽说补,还不是用了行气药吗?至于调理脾胃,就得视病人的情况而制定用什么法则。久病了不一定要大补,不要随便对号入座,还是要视病人情况选择治法。参苓白术散里就有四君子的组成啊,至于怎么用,参苓白术散用在脾虚湿盛,四君子用于脾虚。 简单点说:补脾的范围广泛些,是针对脾虚引起的属虚的症状来说的,比如说:困倦、四肢乏力等;而相对来说,健脾一般是针对脾虚引起的属实的症状来说的,例如:食积、水肿等等。补脾和健脾临床一般都是结合来用药的,常用山药、白术、大枣(侧重补益茯苓、山楂、薏苡仁等,侧重健脾、理脾)。 我们看看两味中成药。 人参健脾丸,中成药名。为补益剂,具有健脾益气,和胃止泻功效。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饮食不化、脘闷嘈杂、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食、体弱倦怠。 健脾益气、和胃止泻。 人参健脾丸是中成药,药物组成包括人参、白术、茯苓、山药、黄芪、木香、陈皮、砂仁、制当归、酸枣仁和远志。人参健脾丸的功效与作用是健脾益气、和胃止泻。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所导致的饮食不化、胃脘痞闷、嘈杂、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食、体弱倦怠等。 方中的人参、白术补中益气、健脾和胃,是君药;茯苓能够健脾、渗湿、止泻;山药补脾、益气、止泻;黄芪有补脾肺之气,而且能够升阳益胃;木香行气止痛;陈皮理气和胃;砂仁和中开胃;再配合当归补血、活血、行气止痛;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等,共同起到健脾益气、和胃止泻的功效。需要注意的是本品感冒发热病人不宜使用,湿热积滞所导致的泄泻、痞满、纳呆患者不宜使用。 人参归脾丸,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用于气血不足,心悸,失眠,食少乏力,面色萎黄,月经量少,色淡。 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人参归脾丸是一味中成药,主要成分包括人参、白术、当归等,辅料是蜂蜜,所以糖尿病的病人要适当考虑。人参归脾丸主要用于益气补血、健脾养心、气血不足、心悸、失眠、食少乏力、面色萎黄、月经量少、色淡等病症,人参归脾丸这类的中成药,要在中医师或中药师的指导下辨病用药。另外,用药的过程中患者需要详细的阅读药品说明,了解药物的用药禁忌,以便及时诊治疾病 海龙康健,与各位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点击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jincaoa.com/sjchq/6727.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医治疗颈椎病的6个有奇效的方子
- 下一篇文章: 腰疼总不好做好这件事,拯救你的腰,让你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