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感觉到口干口渴,就算喝水喝到肚子一摇晃里面都有水声后还是觉得口渴,且小便次数很少怎么办?

汉代著名医圣张仲景就为这样的症状,单独设立出了一个方剂,名叫“五苓散”。

在现代口干口渴和小便不利的症状用医圣张仲景的话来讲,就是“太阳蓄水证”。

那么什么是“太阳蓄水证”呢?原文写的是:“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太阳病用俗话说就是,太阳经在表面,如果肌肉以外的表层受到了风邪和寒邪的侵袭,就会先对太阳经造成伤害,相继就会出现发热还伴有怕冷的症状。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风邪和寒邪既然都发生在身体表层,那么治疗的话就只需要通过发汗的形式,将风寒邪气从身体表层祛除出去,症状自然就得到了缓解。

但是在发汗后造成体内津液不足,就会出现胃里面干燥水分不足、烦躁、口渴等现象。这个时候,其实只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喝喝水就可以痊愈了。

如果这个时候不仅发低热还伴随着口渴,用手指轻触就能感觉到脉搏的搏动,并且小便的量减少、排尿困难。这就不是简单的因为发汗损伤到津液了,仅依靠喝水当然没有效果。

上面说的浮脉就已经证明了风寒邪气依旧存在,而且已经从太阳经转移到了太阳腑,也就是平时说的膀胱。

当邪气入侵到膀胱影响到膀胱的化生以及体液代谢产物的排出,就形成了小便次数减少的现象。

同时水液停积在体内气的运行变化失常,就会发生口干口渴的现象,这就是“太阳蓄水证”。五苓散正好可以治疗上面讲述的这些症状。

五苓散是由泽泻、白术、猪苓、茯苓、桂枝组成的,有发汗、利尿消肿的功效,在日常生活中适用范围还是比较广泛的。

泽泻有利水渗湿、泄热、化浊降脂的功效。

这味药材不仅利水渗湿,还能对膀胱进行清热泄湿,因此治疗膀胱等下焦湿热效果显著。主要用来治疗小便不利、水肿胀满、小便次数少等症状。

茯苓有利水消肿、渗湿、健脾的功效。

该药材善于渗利水湿、通利小便,消除体内的渗出液,健运脾气来促进体内的水湿运化。

对于体虚脾功能失常无法正常运化而水湿内停不畅得人来讲,特别适用。主要用来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症状。

猪苓有通淋消肿满,除湿利小便的功效。

这味药材的药理价值体现在膀胱、肢体、皮肤等方面。属于利水渗湿药中的利尿通淋药,主要用来治疗小便不利、水肿,并且还有促进免疫功能的作用。

白术有燥湿利水、健脾益气、水肿的功效。

该药材可以排除体内的水湿,有益气、健运脾气,祛除湿热之邪,消除水肿的效用。主要用来治疗腹胀水肿、脾虚食少、发汗自汗等症状。

桂枝有温阳化气、平冲降逆、发汗解表的功效。

这味药材半身具有发汗解肌、助阳化气、利尿的作用。能够有效的疏风散寒,但是具体的功效可以在各自的组方中产生不同的效果。主要治疗风寒感冒、脾胃阳虚、水肿发汗等症状。

从上述药材分析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五苓散的主要功效就是利尿消肿。或许大家还不了解的是,五苓散除了能治疗口干口渴、小便不利之外,还有减肥降脂的功效。

这个功效还是一位学医的女生告诉我的。她属于喝水都会长肉的类型,虽然已经过了青春期但也正是肆意绽放的年纪。

就因为身材不好,对自己一直没有信心,一次看书时看到了这个方子,就想着尝试一下。没想到喝了一段时间之后还是很有效果的,坚持喝了一段时间后就瘦到了理想状态,整个人充满了朝气和活力。

其实我们身边很多体型较胖的人并不是因为体内脂肪多,而是因多过多的水湿停留在了体内,没有及时被新陈代谢出去。

五苓散正好可以利水渗湿,将体内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这样自不然就瘦下来了。当然,属于单纯性肥胖的朋友也不用担心。

上面我们就说到过,五苓散也有降脂的作用。如果再配合上合理的运动和饮食疗法,那么减脂的效果会更令人满意的。

另外五苓散也能用来治疗盗汗和自汗。

或许很多朋友都有这样的状况,每晚睡得很熟的时候身体就会出汗,出的汗将衣服和被子都沾湿了。

但是早上醒了之后就会停止流汗,大部分是因为热邪深藏在身体里面,对真阴造成了损伤。睡着了之后身体就会自己出汗,这样的症状被称为盗汗。

盗汗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是,滋养阴液清除热邪,使精气停止外泄。五苓散就是用来调节脏腑,提高膀胱的气化功能,将体内需要代谢的水液通过膀胱排出体外,而不是让水液通过肌肤的毛孔流出体外,从而达到止汗的目的。

不过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五苓散服用后需要多喝热水,这样可以促进药物的吸收。

并且在喝完热水后身体会感觉到非常舒适,如果饮用冷水的话,最后会造成拉肚子或者是大便不成型,所以各位朋友要注意一下!

长按下方经方典谈马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jincaoa.com/sjcgx/8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