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人间草木知,身体里的那片草木,你
立春,“二十四节气”之首,冬去春来,冰渐消融,万物复苏。春天阳气生发,自然界一派生机勃勃。“春到人间草木知”人体脏腑受四时变化影响,也有一片“草木”,这便是肝。 春属木,与肝相应。《素问·六节藏象论》有记载:“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指出“肝应于春”,即在春令当时,肝脏的升发条达之性显著增强,积极主导着自身与其他四脏之间的调控作用。 肝,五脏相互为用,肝在春季除了自身的升发之性增强,对他脏的调控也有所增加。 心,心主血脉与神志,心火肝木相协,气血运行有常,情志平和,但若升发太过,就容易出现血液妄行,心烦易怒,继而出现胸闷气急、心悸汗出、失眠多梦、焦虑抑郁等症状。 脾,脾主运化,肝脾各司其职,则饮食物可正常输布,然肝脾又为相克之脏,肝升太过,克于脾土,则见嗳气、呃逆、腹胀、便秘等不适症状。 肺,肺主宣发肃降,肝肺协同,则能促使人体阳气的生发,若肝升太过,则易出现咳嗽、咯血、喘闷等症。 肾,肾主藏精,肝肾为相生之脏,为人体的精血之本,如若肝升太过,肝阳上亢,则易出现头晕头胀、耳鸣、震颤等不适。 对于如何调养肝气, 使它能正常升发条达, 不至于出现各种病理现象, 则是春季的养生要务。 顺应四时作息规律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提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由此可见,此时,应顺应四时的作息规律,早睡早起,出门散散步,保持心胸开阔,情绪乐观,更要力戒暴怒,防止“肝火上升”,忌情绪抑郁。 多吃辛甘少食酸涩 春季阳气初生,饮食的调养除了注意升发阳气,还要投脏腑所好,应适当吃些辛甘发散之品,如葱、香菜、花生、韭菜、虾仁等,不宜吃酸收之味。因为酸味入肝,具有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另外,少食辛辣之物。 春捂秋冻百病难碰 俗话说“春捂秋冻,百病难碰”,保暖仍是养生重点。初春乍暖还寒时,人体容易受到风邪侵袭,风阳上扰,头部当先受损,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早春不要着急脱去保暖衣物,适当的“捂一捂”。“寒从脚下起”,仍可沿袭冬天的足浴疗法,选用伸筋草、鸡血藤、桑枝、桂枝等通利关节肌肉,使得肌肉痉挛、抽搐、屈伸不利甚至颤抖等症状得到改善。 记者:郁婷苈 资料:医院 编辑:路景斓 部分图片:图虫创意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jincaoa.com/sjcgx/12682.html
- 上一篇文章: 14种用于脑梗脑血栓的中成药科普,不要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